首页>>宠物百科

红鹦鹉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鹦鹉鱼白斑病用什么药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红鹦鹉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红鹦鹉鱼身体有白斑是什么问题)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红鹦鹉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

红鹦鹉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 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 鹦鹉鱼 鹦鹉鱼(学名:Amphilophus)或称鹦嘴鱼,鹦鹉鱼,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属类,俗称有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

我的红鹦鹉鱼生病了,身上长白斑,怎么办?

白点病
开放分类: 生物、疾病、鱼类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我的鹦鹉鱼一开始长白点,用蓝药水治了,没好,后来身上粘了很多气泡,换水加温,然后用高锰酸钾泡过

3.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

[病原体] 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为普遍。当幼虫感染了寄主后,就钻进皮肤或鳃的上皮组织,把身体包在由寄主分泌的小囊胞内,在胞内生长发育,变为成虫。成虫冲破囊胞落入水中,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法繁殖,产生几百甚至成千的纤毛幼虫。幼虫出来,在水中自由游动,寻找寄主,这就是小瓜虫的感染期。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生活史。
[症状]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 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二(0.1~0.2ppm)的***溶液泼洒,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鹦鹉鱼头部有白点怎么治疗

1.白点病是由一种称为【lCH】的纤毛虫引起,繁殖速度惊人,

在25度C左右寄生鱼体,由单一细胞进行核**,一小时内可

由一个繁殖为数千个,但在高温时便会停止**OR死亡。

症状:初期多发生在鱼的各鳍部位出现白点,继而蔓延全身,

此时鱼只会磨擦缸壁、食欲减退、表皮开始烂化、最後蔓

延侵入鳃辧进而死亡。

治潦方式如下.......

1.初期可用加温方式最慢3~7天会好、温度设定30度、全愈

後温度降为28度。

2.最快速的方法可使用粗盐、跟妈妈借小锅子装一大匙粗盐

加水煮沸至粗盐溶化待温度降至30度左右【大缸不必等】

再由滤水器倒入即可。

3.做此动作前先换掉1/3水量【如严重者换掉1/2丶粗盐加

倍】新水由热水器加热流出最好无重金属残留。

PS此期间切勿进食待全愈後再以少量多餐进食。

或是
以下是建议,当然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来治疗。
首先准备一个缸,然後下甲基蓝,按照瓶身多1倍的药量下药,下药前记得先与水混合充分搅拌才可入缸,使用一个**过滤器放白棉给他循环,接著将严重的鱼捞至那缸,除了餵食以外其馀时间都不要开灯,开灯餵食约半小时马上关灯,隔离治疗的鱼一天一餐(少量),这时你也会发现在甲基蓝药浴的鱼食量会大减,在来就是加温棒(这是重点)拉到30-32度不可低於30度,三天内保证见效,严重者一星期,太严重者可能无法救活。

你个草缸绝对不可下药,尤其是甲基蓝,严重者一定要隔离治疗,下甲基蓝後鱼的食量会大减,所以避免伤害到其他的鱼以及水草绝对要隔离治疗。

补充:2天後换水1/3 按照瓶身继续下药即可(此时不需要加倍下药)
换多少水就按照多少药量去下,别按照整缸的水量去下喔。

预防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吃啥药

保持好水质、温度、换水频率就可预防,千万不要没事有事下药

我的鹦鹉鱼得白点病了,该怎么治啊!

把鱼缸温度升高到30度,30度白点病的细菌就不能存活,最多三天就好了,另外加粗盐或海盐,起到杀菌作用,换部分水,用凉白开,24小时开氧气,也可以的,但是要注意鹦鹉是高氧鱼,一定不能让它们缺氧,否则很快就死掉的。 鹦鹉鱼得了白点病可按鱼的白点病治疗。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 1.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2.鹦鹉鱼是热带鱼可升高水温达到根治的效果,升高水温达30-32度5-7天就能根治此病。 3.也可用药物治理,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俺家红色鹦鹉鱼身上长了些白点,怎么办?

  鹦鹉鱼有白点病的原因:

  鹦鹉鱼的白点病就是因为多子小瓜虫(寄生虫)寄生而成的。水蚤、病鱼,水污染都是传播的途径,这也是是热带鱼的头号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初学者往往都不清楚这一点,其实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这白点病最好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消毒,保持恒温也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导致鱼群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

  治疗药物:

  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

  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

  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

  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意:
  1、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2、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3、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鹦鹉鱼身上的白点怎么治最快?

  头洞病(花罗汉鱼跟血鹦鹉是同一科的鱼)
  是由水质变化或细菌因素所引发的,发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鱼头或鱼脸上有几粒芝麻大的小脓疮,花罗汉鱼头洞病的蔓延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快鱼头及鱼脸的周围就会全部溃烂,导致鱼儿死亡。当发现花罗汉鱼得了头洞,应尽快及时治疗。


  花罗汉鱼头洞症如未及时治疗,会迅速大面积溃烂,导致鱼儿死亡

  景裕2号药是花罗汉鱼专用药,对花罗汉鱼肿嘴、头洞病、烂身、白点病的治疗有特效。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用景裕2号药快速治好花罗汉鱼头洞的实例。

  1.先来看看鱼儿,发现该鱼得了头洞的第二天,花罗汉鱼的头部穿了一个大洞。
  该花罗汉鱼的头部已经穿了大洞

  2.将头洞的花罗汉鱼移到小的治疗缸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用药量,治疗缸内要用原缸的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得了头洞的花罗汉鱼已经是抵抗力很差了,如果再用新水,水质会有变化,花罗汉鱼就更受不了。同时,治疗缸还需加温和增氧,将水温稳定在32度~33度,治疗缸不需要启动过滤。
  医生缸内需加热和增氧

  放入温度计,可以随时观察温度,将水温稳定在32度~33度。

  3.景裕2号药一瓶中包含3个胶囊,6个药片,其中以一个胶囊加两个药片为一套药,一瓶总共三套药。以20公升水加一套药为标准,选择适当的用药量。 这里的治疗缸约60~70公升水,一次需要加三套药。
  按计算好的用药量备好药

  4.将鱼捞出来,小心地把伤口内的脓包完全挤压干净
  小心地把伤口内的脓包完全挤压干净

  5.将胶囊打开,取适量的药粉将药粉搽在伤口上,同时尽量把药粉向那个大洞里挤一挤。
  取适量的药粉将药粉搽在伤口上,尽量把药粉从那个大洞里挤进去

  6.把鱼放回缸中,加入药片和剩余的药粉
  把鱼放回缸中

  放入药片

  胶囊拔开将药粉倒入水里

  7.放药后,鱼需要泡药48小时。

  第三天,再挤一挤鱼头,已经挤不出脓了,但头上的洞还没完全愈合。于是把治疗缸换水1/3,再重复上面1~7的过程,继续泡药48小时,这里需特别注意的是新加入的水一定要曝气两天的水,新加的水必须和治疗缸内温度保持一致。
  第五天,可以明显看到伤口在已经结疤收缩,已经不用继续泡药了。于是换水1/3,留在治疗缸内观察俩天。
  第七天,鱼儿头上留了个小疤,已经完全康复,可以放回到原来缸中。

  鱼儿康复了

  http://****ky-fish***m/KY_Fish_fishinfogb60.htm 可去这网站看看喔!!!

红鹦鹉鱼身上有白点为什么?

第一、水霉病,由于感染了真菌孢子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表现为圆形斑块,呈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主人可以购买甲醛或者高锰酸钾加少量食盐进行药浴。第二、小瓜虫病,会在鱼的皮肤表面形成白色囊包,并产生大量粘液,主人可以使用2%-3%的盐水、高锰酸钾10克每平方立方进浸泡。。一般易发于冬末夏初气温回暖的时候,适合小瓜虫的生长繁殖。当发现白点时应该尽快分开饲养,避免传染其他鱼类,同时可以利用它不耐高温的特点适当提高水温。另外可以用稀释后的盐水进行药浴,三天左右就会有效果。

鹦鹉鱼白斑病用什么药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红鹦鹉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